北京时间10月12日下午6时前后,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伊豆半岛,两个小时后穿过东京市区,13日零时前后从本州岛东部出海离开日本。根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截至10月15日晚,海贝思已造成至少74人死亡,12人失踪,本州岛东部洪水肆虐,灾情极为严重。日本气象厅甚至考虑,在1977年“冲永良部台风”后,再次启用“台风册封”操作,为海贝思冠名,令其与“伊势湾台风”、“狩野川台风”等日本历史留名的巨灾台风并列,可见其灾害的惨烈。
新干线列车遭海贝思洪水浸泡,来自日本媒体
其实,海贝思登陆日本时强度已大幅减弱,仅为强台风下限或台风上限强度(13-14级);海贝思中心在日本境内一共才6个小时,全部影响时间在一天半以内,可谓来去匆匆;海贝思登陆前,日本气象厅、日本各大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恐慌性小道消息疯传,日本各界进行了总动员式的、甚至看起来有些过度的防御准备,但灾害仍然如此之大。以日本近乎全球第一的防台水平,这是为什么?
日本海贝思洪灾航拍,来自日本媒体
答案很简单,因为海贝思的致灾武器并不是狂风、风暴潮,而是暴雨。在“辟谣微博”中,我们曾经提到过,日本应对地震有丰富经验,日本的海堤足以应对地震海啸,任何台风风暴潮都不在话下;一般情况下,日本的建筑抗风能力也不是问题,除非像大阪机场那样的“海上建筑”。但日本多山,对暴雨抵抗能力天生偏弱,一旦特大暴雨发生,几乎束手无策。
日本洪灾实况,来自日本媒体
在1959年伊势湾台风后,日本补上了风暴潮的最后薄弱环节--名古屋附近,之后的特大台风灾害几乎全是雨灾,这是防台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情况也类似:2006年桑美台风之后,风灾、潮灾的损失不断降低,雨灾凸显了出来。例如2018年,大家都知道强大的山竹,但当年灾害最严重的台风并不是山竹,而是在北方制造暴雨的强热带风暴温比亚;今年,利奇马的灾害也不是狂风,同样是暴雨。
日本洪灾实况,来自日本媒体
此次海贝思台风中,日本关东地区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雨势之大已经超过了“狩野川台风”,其中神奈川县箱根一天之内倒水922.5毫米,总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打破了日本全国纪录;东京都也有局部600毫米以上的降水,突破了防御的极限。当然,如果再不积极防御,后果可能会严重的多。
海贝思过程雨量统计,来自JMA
我国是全球热带气旋登陆数量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因为有西南季风和冷空气影响,我国的台风暴雨比日本更加厉害,2009年莫拉克袭击时,台湾局部3天降雨3000毫米;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河南等地都有累计雨量接近或超过1000毫米的纪录。虽然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的防台水平已在全球前列,和日本不相上下,防风、防风暴潮已都不是问题,但对极端暴雨,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