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是一名中学老师,他也曾是“套路贷”的受害者,为了还债、赚快钱,他甘当“套路贷”掮客,套路他人贷款。
借款8000
被“套路”成57万元欠债
2013年,还在上大学的田浩看到周围很多培训机构风生水起,自己又是师范生,于是就想办个辅导班。家境贫寒的田浩就缺一笔启动资金。2014年,他通过网贷平台贷到人民币8000元,用于租房、购买桌椅。然而,由于不善于营销宣传,田浩的辅导班没有招到学生,创业失败。
由于没能按时还贷款,田浩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催收人员不仅电话轰炸,甚至还到学校找他。田浩说,当时自己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不敢对家里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在催收人员的胁迫下,田浩不断向其他网络平台贷款,甚至写下了双倍借条。
借贷-还款-再借贷,田浩不断拆东墙补西墙,雪球越滚越大,到2015年年底,8000元借款发酵成了57万元!
催债电话一个接一个,催债手法层出不穷,田浩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一天打几份工。
省吃俭用强撑一年,结果到2016年年底,田浩还是欠着近60万元。
不堪重负的田浩最终将自己深陷“套路贷”一事告诉了父母。父母痛心之余,掏光了家底,拼凑了20万元,田浩又向朋友借了近40万元,终于还清了网贷。
为还欠债套路他人
兼职做贷款中介赚取手续费
2016年大学毕业,田浩如愿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从朋友那里借的近40万仍然压得田浩喘不过气。于是,田浩将目光再次投向“套路贷”。“我被套路过,非常了解‘套路贷’。想马上还钱,只能赚快钱,兼职做贷款中介,赚取手续费。”思前想后,田浩在某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发布贷款广告。
很快有人“上钩”了。今年4月,家在张家港市的女孩萍萍添加田浩QQ询问网贷事宜。田浩用萍萍的个人资料找贷款平台贷款,竟然没有平台愿意放款。“能不能帮忙想想其他办法?”萍萍说她急用钱。这“样吧,我来想办法。我还可以帮你消除借款时提供的资料,不过你的贷款得分一半给我。”田浩的条件获得了萍萍的认可。
田浩“帮助”她分3次借款5000元。萍萍实际到手3300元,分了1650元给田浩。对于田浩来说,此时的1650元根本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向萍萍提议说:“这些钱够不够用?要不要再多借一些?反正借条可以消掉。”
萍萍同意再次贷款18000元,并分两次支付给田浩5300元保证金。拿到钱的田浩很快将萍萍拉黑。萍萍意识到被骗,选择了报警。
“馅饼”原是陷阱
现身说法劝人远离“套路贷”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田浩被抓后对自己的诈骗行为供认不讳。
经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官的审查,田浩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但情节轻微,本人无前科劣迹。其诈骗数额刚刚达到立案标准,案发后及时补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检察官从田浩所在学校及田浩户籍所在居委会了解其一贯表现,并听取意见。综合考虑,对他依法作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天上掉的馅饼,脚下都是陷阱。我差点被‘套路贷’逼疯,是家人、朋友的帮助让我走出‘套路贷’。最艰难的日子我都挺过来了,实在不该迷了心窍,为了还钱再去套路他人贷款。”田浩对“套路贷”痛恨至极,他向检察官承诺将在以后工作、生活中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远离“套路贷”。姑苏晚报记者 赵晨民(文中人名系化名)(本文感谢张家港市检察院李冰 郭俊成支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