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旭
2018年9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药物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呋喹替尼胶囊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通过我国的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准上市,这对广大结直肠癌患者来说,无疑是多了一条求生之路。
中国每年新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约38万例,其中将近一半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或晚期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及中医辅助治疗等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其中化疗及放疗对身体机能较好的患者较为适用,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 指南)中推荐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类,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贝发珠单抗等,这些药物公认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了干扰DNA复制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活性的抑制。在选择药物时,患者治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治疗目标、既往治疗的类型和时限以及治疗方案构成中各种药物不同的毒副作用,但在药物化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即现有的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治疗方案不适合,临床有效治疗收到极大限制。往往在这时候,临床医师就希望再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来治疗患者,这就需要一种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呋喹替尼胶囊就出现了。
呋喹替尼是一个喹唑啉类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作用靶点是VEGFR激酶家族(VEGFR1、2和3),属于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其他类别药物相比,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信号转导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具有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同时,与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注射剂相比,小分子药物可制成口服制剂,服用方便,也广泛受到医学研究者和患者的青睐。通过国内外相关报道发现,呋喹替尼胶囊也是收个获批的通过同时作用于VEGFR1、2和3多靶点途径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这在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领域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刚刚获批上市的呋喹替尼胶囊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磷酸化及下游信号转导,可多靶点作用于VEGFR1、2和3,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致使肿瘤组织中缺少血管去供应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最终发挥肿瘤生长抑制效应,与前面提到的治疗药物作用机理形成互补,给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增加了一条抗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