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经济“大环境”不如往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GDP的变动情况更为警觉,不管是GDP总量还是增速,要是低于预期总会吸引目光,引发一波讨论。
近日,各地纷纷公布了三季度“成绩单”,其中已有不少城市提前达成了GDP超万亿的目标,相较于去年的16个城市,今年GDP“万亿俱乐部”阵营有望继续扩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明星一二线城市前三季度成绩单。
重点省市经济情况抢先看
我们先盘点各省成绩,哪些省份最富庶?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国前三强广东、江苏、山东继续以明显的优势领跑。而广东、江苏是前三季度“7万亿元”中仅有的两个成员,照此趋势,广东、江苏二省的全年GDP有望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广东、江苏突破10万亿元是迟早的事情,这代表经济规模的扩大:“尽管其他省份在追赶,目前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比较快,但短时间内无法撼动前三强的地位。”
有优等生自然也有省市稍显落后,截至目前,经济增速排在末位的是黑龙江、天津、山东、广西和海南,增速分别为4.3%、4.6%、5.4%、5.5%和5.5%。
视角拉到各个城市今年的表现,北上广深作为优等生,率先进入“万亿俱乐部”自然是不必说的,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前三季度GDP也都超过了万亿元。这还只是前三季度,加上最后一个季度的冲刺,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实现GDP超万亿。
就目前已经公布“成绩单”的城市来看,这几座城市各有各的看点:
作为“抢人大战”赢家,成都、南京、长沙、武汉等长江经济带上的强省会城市表现突出。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204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9百分点。消费方面,正在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的成都,三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9.7%。位于中部的武汉与成都并驾齐驱,前三季度GDP同样超过万亿元。
据央视网,分析认为,上述城市高等教育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突出。2018年,成都、武汉两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增长16.1%、14.5%,展现出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高速发展的势头。
在沿海发达地区,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67.12亿元,GDP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8300亿元,增长14.5%。
去年因为“GDP挤水分”而备受关注的天津, 2017-2018年连续2年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但今年以来,天津经济增长呈现回升态势。今年1―9月,天津GDP同比增长4.6%,高于年初设定的增速目标0.1个百分点,且高于去年全年1个百分点。
投资是天津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天津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1―9月,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5.4%,领涨全国。而去年同期,天津的投资增速为负增长。
一线城市交上“成绩单”
作为各个方面的领头羊,我们还应当着重看一下一线城市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状况:
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产业来看:北京的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68.6%;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负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8.9%的高速增长,拉动了上海经济重返6%;GDP增速最高的广州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都有亮眼表现。
11月4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前三季度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689.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6.6%。
别的城市公布“成绩单”都是三季度和前三季度一起公布,在其他城市踊跃公布去情况下,深圳迟迟没有“交作业”,不仅姗姗来迟,还只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因此,有“深圳没落”的恐慌论调出现。
据财新网,深圳经济增速放缓主要与第二产业增速下降有关,深圳第三季度第二产业的GDP数值约为2590亿元,同比仅增2.35%。
近年来,产业从深圳外迁到周边地区或国外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稳住产业,深圳近年来一直积极在城市规划上为产业发展谋划空间,通过划定工业红线、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等方式,在供应侧向产业用地倾斜。
11月5日,深圳宣布将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土地面积总量与整个澳门的面积相当。这些产业用地将主要面向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此外,深圳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降低产业用地价格、允许企业“先租后让”土地、推出产业扶持资金等。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称,欢迎符合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到深圳发展,“要多少地满足多少地,要多少空间满足多少空间。”
深圳前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增长速度。深圳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在“促消费”领域下了功夫:深圳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35条促进消费、打造安全放心消费措施,从消费产品供给、挖掘消费潜力、塑造深圳特色等多个维度,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
今年6月,深圳还放宽汽车限购政策,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2019年至2020年每年将增加指标4万个。这些措施有没有效果?还得年末经济“期末考”后方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