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综艺一直被视为造星、艺人翻红乃至镀金最便利的渠道。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各式竞技类、真人秀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初出茅庐的新人和混迹娱乐圈多年的“老人”,选择通过综艺这一载体在镜头前展示自己,从而达到增加曝光度的目的。
其中,凭借一档综艺节目走上事业巅峰,成功“洗白”,抑或开启事业第二春的艺人不在少数。
有实力,但一直未能大红大紫的周一围,在《演员的诞生》中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一夜之间粉丝暴涨;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黑料不少的赵薇、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圈了一波粉,大有“洗白”趋势;“电影咖”周冬雨,通过《我们相爱吧》,让观众见识到了她的私服品位,因此得到了不少时尚资源。
即将播出的《演技派》,经过媒体看片会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或许会让很多人对于正、吴镇宇、张颂文的印象焕然一新。
然而,同样是上综艺,有人“洗白”,就有人“招黑”。因为节目中表现失当,引起观众反感,以致人设崩塌的艺人也大有人在。
新生代小花欧阳娜娜在参加《演员的诞生》时,因为稚嫩的演技引起了网友的群嘲,“蚂蚁竞走十年了”的梗,直到现在还在网上流传;人长得漂亮、演技又好的不老女神许晴,在参加《花儿与少年》时因为不合时宜的撒娇、卖萌,被批“公主病”严重,令人大跌眼镜。
对于艺人来说,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有时候的一着不慎,会带来满盘皆输的结果。而探究艺人在节目中“翻车”的原因,除了综艺本身的客观条件,更多的是艺人与综艺的相性问题。
有效利用综艺这把“双刃剑”,
彰显艺人最大的闪光点
随着《演员请就位》的热播,赵薇和郭敬明的名字开始频繁登上微博热搜。
因为在节目中插科打诨、妙语连珠,点评演员时一针见血、观点犀利,赵薇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她的高智商、高情商和作为导演的杀伐决断。在狠狠的圈了一波粉的同时,更成功树立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
同样,因为这个节目,不少观众对郭敬明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此之前,虽然有20亿票房傍身,但他作为导演的口碑并不好,关于他“跨界”的质疑更是此起彼伏。通过《演员请就位》,很多人看到了他作为导演专业的一面,且不说是不是纸上谈兵,起码那一套一套的“专业词汇”听起来很有说服力。
借由节目的环节设置,激发最真实的反应,从而展现出艺人最自然的一面和不为人知的闪光点。赵薇和郭敬明的例子,很好的诠释了综艺作为“洗白利器”的威力。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忧。作为“招黑利器”,综艺的威力同样不可小觑。
上周五,新一季《亲爱的客栈》播出了首期节目,李兰迪的表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节目中,作为店主的刘涛要考核店员们做早餐的水平。因为不会做饭,李兰迪在马天宇的帮助之下完成了任务,最后得了一个高分,但她却没有提起自己被帮助这件事。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她半开玩笑的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忘了”。这样的做法,让不少网友感到黑人问号,甚至将她吐槽为“心机女”。
说实话,这件事本身并不大,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李兰迪的做法最多是不妥,上升不到人品的问题。但镜头的聚焦,将所有的小瑕疵暴露无遗,让事件不断发酵,最终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就是综艺,既能放大一个人的优点,也能放大一个人的缺点。在这个层面上,与其探讨综艺是洗白利器还是招黑利器,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而如何有效的利用这把双刃剑,问题其实在于艺人本身的选择。
说到底,对于艺人来说,选择一部适合自己的综艺才是最重要的。1999年出生的李兰迪年纪尚小,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都不足,其实并不是很适合《亲爱的客栈》这种体验类观察真人秀。
相对的,童星出身的李兰迪业务能力相对较强,作为演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她更适合竞技类综艺。在参加《我就是演员》时,她表现抢眼,不但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还在评委的专业点评中收获了成长。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最好的“扬长避短”。
根据艺人自身特质“量体裁衣”,
可以更好的“扬长避短”
那么,如何选择一部适合自己的综艺呢?说白了,关键不在于“热度”,而是“适合”。
去年,韩雪在《声临其境》总决赛中一人配八角,整个过程情绪饱满,声线切换自如,悠长的节奏搭配上发音精准的英文,令看过的人无不叹服。这时,再没人敢怀疑这位出道近二十年的女演员的真正实力。
然而,在此之前,韩雪在参加《跟着贝尔去冒险》时却饱受诟病。因为拒绝在节目中活吃蚯蚓,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别人能吃你为什么不吃?是真矫情还是假性情?”甚至还有人骂到韩雪的微博,说她是“公主病”,与《声临其境》的境遇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俗话说,“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尴尬。”韩雪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适合”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实力派女演员,显然更适合简单直接的“秀技术”,一旦发挥得好,就能让观众看到她极高的专业素养,成为“圈粉”的加分项。相反,一个“家里有矿”,生活精致的女生,非要去挑战“贝爷”的极限生存,本身就有点自讨苦吃。
同理,一直以来在荧幕中以高贵优雅的女神形象示人的许晴,通过《花儿与少年》,展示了自己的“真面目”。原来,生活中的她竟然是个爱撒娇、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如此反差,自然会有观众接受无能。
除此之外,曾经因综艺被黑出花来的郑爽,因为一档《这!就是铁甲》触底反弹,为自己多年来的“神经质”性格正名;一直被诟病“演技烂”的欧阳娜娜,凭借《小姐姐的花店》成功洗去黑料,成为新一代的vlog女王;关晓彤因为参加《王牌对王牌》第四季,以“晓机灵”的人设成功洗白……则都是“选对综艺”的典范。
如今的流行文化风向已经改变,仅靠猎奇和噱头早已不能满足观众,好的综艺和艺人的合作一定是双赢的。因此,在选择综艺时,艺人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优势项目上深度挖掘,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质、发展阶段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综艺类型。否则很可能暴露自己的短处,反而因此“招黑”,有百害而无一利。
艺人也是人,必然会有自己的缺点和瑕疵。但如何扬长避短,通过一档适合的综艺节目,尽可能展现出艺人最大的优点,这是艺人团队需要花时间去甄别的。
试想,如果黄绮珊当年参加的不是《我是歌手》,而是某类跟风综艺,还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对错没有标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
综艺造星能力正在减弱,
“选综艺”应更加谨慎
如今,综艺节目“捧人”的能力已大不如前。真人秀节目所带来的热度越来越弱,几乎可以用“过眼云烟”来形容。
即使是爆款节目,其造星优势也普遍局限于首季:《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中国有嘻哈》《声入人心》,以及更早的《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皆是如此,甚至连《奇葩说》《吐槽大会》这样的脱口秀也出现了疲态。
相对于影视剧,综艺节目的创新更加重要,但也更加艰难。中国综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井喷式爆发后,或许即将进入一段时间的疲软期。因此,艺人团队在“选综艺”时应更加谨慎。
对于新人来说,选择大平台的首季节目显然更保险,而“老人”则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仔细甄别适合自己的综艺。还是那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艺人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十足的自信,尽量不要选择竞技类型的综艺。
对于艺人来说,综艺就像是一座“围城”,有人已经卸甲退出,有人才刚刚进入战场。但不管怎样,选择综艺、树立人设,都应该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
回顾那些成功的综艺节目,往往都得益于双方“对的选择”。因此,盲目“上综艺”不可取。想玩好综艺这把“双刃剑”,还需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参考资料:
综艺人设红黑榜,明星选择什么综艺最适合自己?
【观察】近10年爆红艺人的影视综选择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