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的目的纯粹科普一下法律知识,口语化为主,专业术语为辅,以后大家也可以试着判断作品抄袭的问题了。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实质性相似+接触”是用来推断和判定复制、剽窃、假冒等特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司法规则,是一个在法庭中经常使用的术语。
这个术语看起来复杂,其实很好理解。如何判断A抄袭B呢?(1)实质性相似:A和B真的超级像,实质上快一样了,(2)可接触:B诞生在A之前而且A的制作人可以接触B这个产品。两个条件成立,即构成抄袭。如果这两方面任何一方不成立,那就绝对无法成立法律意义上的抄袭。后者毫无疑问确实是《黎明杀机》先发布,而《第五人格》是否抄袭的重点则落在是否具有“实质性相似”上,即怎么认定A真的很像B的问题。
何为实质性相似?这里需要引入美国汉德法官创制的“抽象观察法”,在Nichols案中采用解构主义的方法,通过抽象和过滤限定了著作权保护对象的范围。这位法官认为,任何作品都可以抽象为“普遍性模式”和“独自性内容”构成。
“普遍性模式”可以理解为一个木雕作品所用的木头,“独自性内容”可以理解为这个木雕的设计。比如:超级英雄打怪兽属于普遍性模式,而超人把内裤外穿和蝙蝠侠的车子就属于独自性内容;在游戏圈中,RPG的人物养成和剧情经历就属于普遍性模式,而具体勇者斗恶龙则属于独自性内容。口语化而言,不会因为两个木雕所用的木头相同,而导致抄袭。
“普遍性模式”的相似或相同,并不能判定两个作品之间的实质性相似,只有“独自性内容”的相似和相同才会构成实质性相似,进一步构成抄袭,直到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