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江西九江这个4岁的孩子让人心疼。
最初,是一位老奶奶发现他一个人在路上晃荡,觉得不对劲就报了警。
没有大人带着,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
男孩头上绑着医院打针的纱布,手上紧紧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消炎药、几件夏装、一份离婚协议书。
孩子跟父亲一起从医院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不见了
根据离婚协议书,民警找到了孩子父亲的电话号码,拨打过去接通后,孩子父亲直接让民警找孩子妈妈去。
民警无奈,带着孩子找到了妈妈开的店。
孩子走进去,叫妈妈
谁知,妈妈当着孩子面说:“这个小孩我不要了,让他自己去找他爸。”
说完,就绝情地转身离开。
民警问情况,估计是吵架闹离婚,双方都不想要孩子
爸爸不要自己,妈妈也不要自己,孩子手足无措地楞在妈妈的店门口,民警在一旁耐心安抚。
男孩手足无措站在妈妈的店门口
附近一些商家、等公交的市民围观看到这个情况都非常的心疼,一些市民说:
- “这么可爱的小孩,怎么忍心哟?”
- “哪有夫妻吵架把气撒在孩子身上的?”
- “活生生的孩子,你说不要就不要,怎么做父母的?”
双方都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很可能构成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中国刑法中妨害婚姻家庭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
(2)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因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生活来源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的行为。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
(3)犯罪主体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的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犯罪动机的不同不影响定罪,可作为量刑时考虑的情节。
这个孩子才4岁,就感受到了来自亲生父母最大的恶意。
这个孩子什么都没有做错,却成了父母失败婚姻的牺牲品。
父母,如果不是新生命对抗世界的第一道保护伞,这场被动的人生,注定充满无限悲伤。
为什么要让一个无辜的孩子承受这样巨大的痛苦?
即使现实生活中的夫妻真如温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则》中所说:“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
但是, 作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父母们,又有什么理由让孩子来承受父母间的恩恩怨怨?
一、父母吵架甚至离婚,最受伤的永远是孩子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于孩子而言,父母吵架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犹如天塌地陷。
河北曾有对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互殴。
妻子报警称遭丈夫家暴,于是民警赶到到他们家中,一个6岁孩子,奔溃哭着向民警讲述事情经过。
“都不管孩子伤心,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希望父母能回到婚纱照上恩爱相拥的样子。
在警察判定夫妻两人都有错时,几度害怕大哭的孩子喊道:“把家里大人抓走了,孩子咋办呀。”
小小年纪,像个「小大人」一样担心着家里的每个人,懂事得让人莫名心疼。
美国一项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功能失调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包括目睹母亲遭到暴力对待、父母吵架、离异或分居),其身心健康会受到极大地伤害。
心理专家武志红也曾说过,孩子天生有种“自恋”,倾向于将父母吵架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好导致了他们争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的孩子,会产生内疚感,怀疑自己的存在,活在担忧和恐惧中,变得敏感自卑或易怒,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尤其是亲密的人,甚至产生婚姻恐惧症,失去爱的能力,对未来生活常感到迷茫。
在婚姻这个赛道上,不管父母双方吵架谁输谁赢,最受伤的永远是无辜孩子。
二、父母相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
父母时常不和的家庭,就像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孩子整日担惊受怕。反之,父母恩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温暖的巢,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杨绛在《我们的钱瑗》写到,有一次她和钱钟书带女儿去饭店吃饭。女儿钱瑗看到邻桌的一对父母在吵架,很感慨地对父母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孩子才会感到幸福,才会富有安全感,才能坦然面对不期而至的恶意,淡然接纳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相爱的钱瑗便是如此,虽然一生坎坷,但是在两段婚姻生活中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比如说,在钱援去世后,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父母恩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知乎上有一个讨论组,叫“父母恩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酸溜溜的孩子们立马开启吐槽模式,他们列举父母种种花式虐狗,狂撒狗粮的残忍事实,他们控诉父母只顾恩爱忽视甚至无视自己,他们嗔怪父母给单身的自己造成一万点伤害.......
然而,他们的言语间却无不透露着满满的幸福,戏谑的口吻里全是对父母恩爱的艳羡和傲娇。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身边那些能坦然说出“我的父母很相爱”这句话的人,身上几乎都有同样的特质:爱笑、自信、包容、乐观,待人真诚热情,情绪稳定。
这世上,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父亲。
彼此相爱,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孩子闯荡江湖最初的底气!
三、吵架或是离婚,怎么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再恩爱的夫妻,都有吵架的时候,这个一点也不奇怪,关键的是我们在吵架后,怎么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尤其是感情不和离婚的父母,更应该注意妥善处理。
1、别拉孩子下水,别让孩子站队
父母吵架,孩子已经很恐惧了,容易把吵架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犯了错,才惹得父母生气吵架,此时把孩子牵扯进来,孩子就会更加坚定的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甚至为了阻止父母吵架做出冲动行为。
拉孩子站队,比如“你觉得爸爸对还是妈妈对”“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谁”,孩子心里会非常矛盾和纠结,因为他不想伤害父母中任何一方,这种追问只会让孩子沉默、封闭、痛苦。
最新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2、负面争吵尽量避开孩子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对争吵的接受度比父母想象的要高。让他们失去安全感的,是高频率的负面冲突,而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正常争执。
负面争吵,包括肢体冲突、言语攻击、言语威胁、摔打物品、冷战等等。
研究表明,孩子常目睹家庭内高频率的剧烈争吵,会变得脆弱、厌世,造成长期心理创伤。
有效的争吵,不仅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巩固和促进父母的亲密关系,孩子也会从中习得处理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3、吵架后尽快安抚孩子
如果,气头上不小心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争吵,父母最好能在吵架后尽快当着孩子的面和解,安慰孩子,吵架不是因为他不好,父母始终是爱他的,给与孩子安全感。
另外,就算避开孩子吵架,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父母双方如果没有完全消气,孩子也是可以感知得到的。
心理学家卡明斯表示,孩子对父母的冲突极具敏感性,早在1岁起,就能感知父母间紧张的氛围。
这种气氛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他的内心焦虑不安,专注力和记忆力同步下降。同时,由于他随时担忧家庭的分裂,日积月累,容易形成过分敏感的性格。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吵完后坦然地跟孩子解释,争吵与他无关,给与孩子安抚,让孩子不要胡思乱想。
四、我们的孩子是无辜的,请好好善待他们
有句话说: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但是父母可以选择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是温馨和谐?还是争吵不断?
父母作为孩子的避风港,应该保护他们,让他们快乐幸福的长大,而不是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噩梦。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来享受生命的。
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因为吵架闹离婚,所以夫妻俩谁也不想要这个4岁的孩子,谁也不想管这个孩子,认为孩子是累赘,把孩子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在民警的协调下,父亲把孩子领了回去),这样没有责任心的父母,还有资格抚养这个孩子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