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与米·新国货出海】是“麒麟计划”与独立观察媒体跨境@米Show联合出品的系列内容,是“麒麟计划”《新国货出海·佰人专访》专题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优秀出海案例的解读,为更多的国货出海提供策略与思路。本期专访,我们拜访了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通过解读丝绸这一古老优雅的中国符号,来了解现代国货出海的别样历程。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坐落着一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馆内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
当我们缓缓走进这座博物馆,馆中丰富的藏品便一件件在我们眼前展现,浩瀚的历史画卷也就此徐徐展开。
◆ ◆ ◆
大漠孤烟,丝路千年,绝美丝绸的前世今生
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丝绸不仅是中国古老灿烂文化的象征,更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丝绸,作为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
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被大批量地运往国外。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因此被称之为“丝国”。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这便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深受世人喜爱的丝绸制品
◆ ◆ ◆
专注丝绸四十五年,高端丝绸万事利
在所有的丝绸企业中,万事利特别亮眼。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75年,已有45年的历史。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万事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丝绸纺织、文化创意为主业,辅以生物科技、资产经营、金融管理等多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
作为集团的重要板块,旗下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秉承“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企业使命,着力挖掘、传承中国丝绸文化,跳出丝绸做丝绸,实现了丝绸从“面料”到“材料”再到“载体”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丝路”。
集色彩与品质于一身的万事利产品
不止于此,万事利丝绸作为国礼频频出现在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峰会、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一系列重量级主场外交活动中。万事利丝绸用极致的文化创意与匠心工艺彰显了中国风范,让中国丝绸站上了世界舞台中央。
◆ ◆ ◆
五千年丝绸的传承、转型与升级
丝绸虽然盛极千年,却也绝非长盛不衰。据史料记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茧丝绸的生产、出口均是民国时期的产销最低点,整个丝绸业已呈奄奄一息的局面。那么从奄奄一息再次到如今的世界之巅,以万事利为代表的丝绸企业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发展?
万事利丝绸工业博物馆展出的全真丝龙袍
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表示,在新国货出海的道路上,万事利也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给外贸企业供应原料开始,到传统出口和OEM贴牌,到如今的服务、品牌全线出海。
随着业务逐渐由B端转移到C端市场,拥有高品质丝绸制作工艺和全球领先数码印花技术的万事利也让更多的海外消费者了解到了中国丝绸的魅力。目前,万事利集团的各种丝绸制品和服装已经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丝绸服装几百万套,出口值达到2亿多元。
“希望在海外传播品牌的同时,也能把丝绸的中国故事传唱海外,”马廷方如是说。
万事利丝绸工业博物馆部分展品
然而,不同于其他的出口行业,万事利的品牌出海之路更为艰难。一方面是产品成本的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同业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高客单价使得客群被天然筛选,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又使得丝绸文化的传播路径也变得更加绵长。
如何将中国丝绸真正打入海外本土市场,引发更多西方消费者的追捧?如何做好本地化的运营和管理,获得更多年轻人的消费热情?在技术革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万事利又会产生怎样的思维火花?欲知答案,敬请关注新国货出海系列第三期下篇的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