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兰英村悬崖公路上。 罗 嘉摄
村民修路场景。 资料照片
半山腰,杨芝汉的农家乐来了好几拨客人。他黄铜色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几道皱纹显得更深了。
这放在以前,杨芝汉想都不敢想。为了打通这座偏远山村与外界的联系,10多年前,重庆市兰英乡兰英村周家坪的23户村民,拿着钢钎和铁锤,在崖壁上凿出一条公路,结束了出村靠攀爬的历史。
下定决心,打通出山路
中午,杨芝汉抹一把脸上的汗,搬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树荫下纳凉。他的对面,是重庆最高峰——阴条岭,海拔近2800米;他的脚下,是兰英大峡谷,落差超过1000米。在陡峭的崖壁上,一条挂壁公路延伸开来,好似一条绝美的玉带。
路没打通前,“出门只有两条‘毛毛路’(羊肠小道),走到有公路的地方,要一整天。”杨芝汉说,要么往下走到山谷,沿着谷底绕,要么往上爬,翻过两个崖壁。
“徒手爬还好,要是背土豆出去卖,买了米再背进来,那就难喽……”杨芝汉说,背着东西走“毛毛路”,需要拄上一根拐以保持平衡。年复一年,路上的石板都已磨出了一个个圆孔,他的手上也磨出老茧。
为啥不搬出大山?周家坪虽然地势高,但坡度缓,光照足、雨水多、土层厚,是兰英村的一片沃土。“苞谷、洋芋都长得好,还能上山采中药材,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杨芝汉说。
山路崎岖,又不愿离开,那就只能劈山开路。2001年盛夏,23户村民围坐一堂,又有人提起修路的事。“就是修个十年八年,也一定要修通!”当过村干部的付家国坐不住了,村民们也纷纷点头。
不避寒暑,家家齐上阵
经过测量发现,从崖壁横切过去,修路距离最短,长度约1200米。有人提议,从两端同时推进,23户人家抓阄分工。谁抽到1号,谁家就打第一段。
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村民所拥有的,除了钢钎、铁锤和炸药,只有肉体之躯和必胜决心。
每天天没亮,杨芝汉带大伙一起爬上山顶。他用绳子捆着腰,从山顶悬放下来,用钢钎和铁锤凿打崖壁,凿成炮眼、填上炸药、点燃引线,再迅速躲到一边……石头炸裂后,大家再一起下来,将其撬松,推到谷底。
不论寒暑,日复一日,他们都雷打不动上山干活。休息时,他们会吼吼山歌。杨芝汉嗓门大,有时还背几句《愚公移山》,给大家鼓劲。“我们每天刨1米,几年就刨完了。”杨芝汉常跟村民说。杨芝汉的妻子吴应香,每天坚持去工地,她说,“修路时,大的塌方就有七八次,别提多危险了。”
又鏖战了几个寒暑,两路人马终于要“会师”了。就在大伙正准备庆祝一番时,一名村民发现——由于事先没有测量准,两端的路接不上,一边高,一边低。怎么办?大伙下定决心,一边往上修,一边向下凿。炮声、吼声、凿击声……在崖壁边响了4年零3个月。2005年底,随着最后一声炮响,公路终于全线凿通。那一天,村民们喜极而泣。
政策帮扶,脱贫奔小康
公路修通了,周家坪的23户人家,走出大山容易多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公路是毛坯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收购山货的车辆不好进来。2017年4月,巫溪县政府出资硬化公路、平整路面,还在悬崖边筑起堡坎,保障通行安全。此外,村里到县里的公共汽车也开通了。同时,兰英乡得到县里支持,为村民申请了危房改造、贫困户资助等,不久,改造款就到了村民手里。
杨芝汉拿到资金以后,和妻子商量,想开个农家乐。“政策扶持,咱老百姓干得更有劲儿了。咱们这里山好水好,肯定能吸引人来游玩。”杨芝汉说。
农家乐甫一落成,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夏天时,杨芝汉的农家乐经常住满了人。他算了一笔账,中药材、农家乐,加上养牲畜的收入,一年能赚10万多元。2019年底,兰英村实现整村脱贫。
现在的杨芝汉,闲下来总喜欢拿出全家福瞅瞅:“总有人说我脸上褶子多,脑门上像写着个字。仔细瞅瞅,这不是干实事的‘干’字吗!”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