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和日本之间,其实在古代时期就曾爆发过多场战争,而日本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从第一次白江口之战来看,唐朝就大获全胜,《史记》有言:“平其国王部、三十七郡、三百城,户七十六万。”可见日本吃了个大亏,而也是这一次战役之后,日本才开始对唐朝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也才开始转头学习唐朝文化。
结果到了清朝时期,日本开始走上明治维新的道路,一切都向西方学习,改变自己的制度。这时的清王朝却在皇帝的带领下闭关锁国,不与外界沟通。双方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这一差距起初无人注意。直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不敌日本之手,日本才意识到中国的孱弱,于是就有了抗日战争的开启。这场战争在14年后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中国人民都付出了凄惨的代价,很多人对日本更是耿耿于怀无法释怀。永远跪在中国境内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了,中国:答应3个条件。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渊源从隋朝时期就开始了,而从唐朝年间开始,古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五次大规模战争,每一次都是日本的惨败。可来到近代以后,靠着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实力远远超过了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导致了最终甲午战争清朝的失败,不仅承受了割地赔款的耻辱,还被其他国家就此发现,清朝就是一个纸老虎,于是也都纷纷前来想要谋取利益。
最终日本和中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这一次日本惨败,没有逃脱输掉的命运,中国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但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损失惨重,直到现在都还有许多民众对日本没有好感,至于当时的人们则更不必说。而在修建烈士墓园的时候,有一个地方还修筑了永远跪在陵园烈士面前的日本士兵的铜像,让他们永远都在赎罪。日本对此感到十分脸上无光,多次都和中国谈判要求希望我们能拆掉这些雕像,中国也表示,日本得满足中国提出的3个条件才行,而对于这些条件,日本又显得十分不情愿。
这些雕像就位于云南省的腾冲县城里的国殇墓园内,墓园内所埋葬的都是当年腾冲保卫战里失去生命的战士们,直到现在也还有许多人前去悼念他们。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方,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的地方,故而当时日本也一心想要拿下云南。在1942年,日本就占据了云南腾冲,奴役当地百姓,见到这样的惨状,当地的民众不甘示弱就这样把县城拱手让人,于是开始组织队伍对腾冲施行反击战。
腾冲被占领的第五天,中国军队就打进了腾冲,和日本军队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战况惨烈。1944年,腾冲反攻战才正式开始,期间127天,一共爆发了40多次战役,最终我国取得了胜利,不仅击败了600多名日军,就连其指挥官藏重康美都当场击毙。战后,日本败退,人们开始收拾战场,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士兵们修建了烈士墓园,来悼念他们的功绩。于是李根源将军在主持修建墓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战场上众多的日军尸体要如何处置,最终经过商讨后,人们想出了办法。
他们把这些日军都反剪双手以朝着国殇墓园下跪的姿势安葬土中,不仅取名倭塚,还修建了4座面朝陵园下跪的雕像,让日本人为其犯下的罪孽忏悔。此后来到现代,日本对此大为不满,一直想让中国撤除这些雕像。中国表示答应3个条件,要是日本能拆除靖国神社,承认自己在二战犯下的杀戮错误,以及向腾冲死去的战士道歉,中国才愿意拆掉雕像。日本自然是不愿意的,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结语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言:“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战争一直都是凄惨的,也是悲壮的,活着的人永远都在缅怀死去的人,更是把历史永久的铭记于心。希望这个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参考文献
《史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