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经有心理准备,这个2020年不会顺遂度过,但是最近接踵而至的新闻还是让人无法平静——
7月11日,央视新闻发布:今天,江西饶河鄱阳站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比预测提前16小时!并且还将上涨!
7月11日,央视新闻:截至今早6点,湖北阳新富河水位达到23.70米,超过1998年23.69米的历史最高洪水位。
种种消息透露着一个信息:此次洪水来者不善,抗洪刻不容缓,需要每个人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在这些新闻中,一个年份被反复提起:1998年。
相信年纪不算太小的朋友们应该都不会忘记1998年那次特大洪水,那是20世纪少有的全流域洪水,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今年的情况,像又不像。有关新闻指出:这次水位上涨的速度,远超预期。
2020年,我们面对突然而至的天灾依旧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对抗。
在物质条件比不上今天,交通物资更加匮乏的1998年,中国人是如何扛住那次写入20世纪历史的特大洪水的,如何让伤亡降至最低?
翻阅当年的影响资料,我发现对抗历史中那滔天洪流的方法只有一个字:「人」。
01
1998年夏天,抗洪的队伍中,有个年轻的军人名叫李向群。
1996年底,18岁的他才应征入伍。
在成为一名军人之前,李向群是家里的宝贝儿子。李向群家境很好。在90年代初,家里已经是少有的百万富翁。
1998年特大洪水暴发,前线最需要的,是人。
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赶赴湖北灾区抗洪抢险。而年仅20岁的李向群冲在了最前面。他加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每次堵管涌他总是第一个抱着沙包往下跳。
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抵达湖北沙市,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45.22米。
李向群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誓死保卫南平。
那是他们在一线抗洪的第十天,那夜又是大雨,李向群和战友们没来得及休息又冲上了大堤。
洪峰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在大雨中连续工作10天又6个小时后,他病倒了。
8月20日晚,李向群高烧到40摄氏度,第二天一早,37度的高温天气,他又出现在大坝上扛沙包。
8月21日10时30分,李向群又扛起一袋沙包快速冲上大堤,但就在距离大堤顶部不到一米的地方,李向群倒了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李向群的父母匆匆赶来,只看到年仅20岁的儿子永远沉睡的遗体。
李向群的父亲,将国家发放的2万元抚恤金直接捐给了灾区,把儿子的骨灰撒在了他战斗和倒下的地方。
接着,李向群的父亲向国家求了一件事。
“请让我,继续替儿子完成他的工作。”
这位深明大义的父亲,不要钱,不求名,他穿上儿子生前的军装,在大坝上扛起了沙袋。
1998年夏天,洪峰中不曾坍塌的堤坝,是由这样一个个儿子和父亲扛出来的。
02
众所众知,抗洪离不开堤坝,保证堤坝不倒,才有能力有洪水抗衡。
1998年,中国对抗洪峰的堤坝除了钢筋混凝土,还有些与众不同。
那年的九江,堤坝是由血肉之躯组成的。
“都挺好,跟着我,跳!”那年这一声“跳”响彻在九江的大坝上。
1998年8月7日九江城区长江大堤发现一个泡泉,这意味着:堤坝有漏洞,甚至有坍塌的可能。
可是浑浊湍急的洪水中,这个漏洞在哪?
来不及多想,战士们已经分成三组行动。突击队脱掉救生衣,不顾死活扎进洪水中,寻找漏洞所在。
另一组负责堵。用什么?怎么堵?沙包泥土来不及,他们用身体堵。
河堤的决堤往往就在一瞬间,到时河堤土崩瓦解,一切无可挽回。眼看着洪水喷涌,指导员第一个带着沙包往下跳。
一声“给我跳!”几十个几百个年轻人,眼都不眨,扛起沙袋就跳入湍急的水流中。
“一个班不行就跳一个排,一个排不行就跳一个连!”
当年战士们喊出过最悲壮的口号:誓与大堤共存亡。
洪水冲不垮的从来不是什么神乎其技的大坝,而是人心。
03
其实,除了被历史记录的大事件,1998年夏天的那场洪水里,还有属于每个人的险象环生。
两个刚刚当上兵的小战士,跟随部队进行抗洪抢险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救人。
那天,他们看到洪水中,一名妇女和孩子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来不及多想,他们跳入水中救人。
水流湍急无情,两人渐渐体力不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他们将妇女和孩子举高,让他们可以抓住大树求生。
他们却被洪水带走了年轻的生命。
那年,一处大坝因洪水决堤,群众纷纷撤离。
撤离的路上,有人看到一车一车的军人逆向而行,赶往决堤处。
群众问:你们去那干嘛!前面都决堤了!
车上风尘仆仆,还未擦干脸上泥土的小官兵说:我是当兵的嘛!
那年,看到一个个跳入水中的官兵,看到被洪流带走的年轻生命,老百姓在岸上哭着喊:“求求你们别去跳了,我们不要这些房子了,别去了,你们才多大啊……”
04
那年,负责抗洪抢险指挥的将军董万瑞,在抗洪一线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他只问了儿子三个问题:
“学会抗洪了没有?”“什么是管涌?”“怎么发现处置这些隐患?”
见到儿子对答如流,才点了点头。
告别时,他抬起右臂对儿子说,看看你的手,还没我晒得黑。我这已经爆开第三层皮了,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
他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没有丝毫犹豫。
最难的时候将军亲自跳进了洪水之中。
将军唯一一次流泪,是抗洪胜利了,他在车站送别战士们,望着那些疲惫,带着泥土的年轻笑脸,他流泪了。
他带来的兵,有些人要离开,有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
05
那年,一名6岁的小女孩在洪水中被困一天一夜,她双手紧紧抓住一棵树的树干,无论多疼,都不放手。
终于,她等来了救援。
20年后,她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那年这个女孩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
这不仅仅是个奇迹,更是面对天灾,这个小小的生命拼命写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
那年,一名军人和他的战友义无反顾跳入水中阻挡洪水。
但是一个浪头打过来……只剩下他。
他是幸运的,后面有颗歪脖子树挡住了他,让他活了下来。抗洪结束后给他了个二等功,但是他没有要。他退伍回家,成了一个普通人,每年那天,给战友烧些纸钱。
为了谁祖海 - 天竺少女
壮烈归于平淡,当年的英雄也都成为了寻常人,1998年,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页。
06
历史会被描绘地极其庞大壮烈,但认真阅读你会发现,组成那个悲壮着胜利的1998年的,是这些平凡伟大的“人”。
有人问:如果,天灾再次来袭,如果比1998更甚,这次我们还能行吗?
一定能。
对此,我丝毫不怀疑。
因为即使人们常常说人心不古,但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不变的。
1998年守了三天堤坝的人,武汉疫情时,作为网约车司机奔波在武汉街道上。
洪水来临时,解放军,依旧冲在第一线,中国军人一直守护着我们。
以下图片来源于中新视频
游到学校查看情况的民警
抢救受困民众的消防员
暴雨中清除路障的外卖小哥
合力救人的围观群众
用脚背给考生当垫脚石的民警
冒雨弯腰清除淤堵下水道的民警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不同,我想是20多年的时间,我们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各种危害已经在可控范围内降至最低。
得益于向家坝 、三峡、葛洲坝电站和各个支流的水利建设,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已经具有很强的蓄洪调峰的功能。
知乎一位答主这样对比:如今水位已经到达了自1998年的最高水位,(三层楼的高度)并且有望赶超,但现在我们没有看到悲壮的血肉长城。
这就是改变。
雨要下,天灾要来,我们挡不住。
但这个不平静的2020,和那个难忘的1998让我永远记得: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