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逃亡的三年期间都干了什么?和大家想的一样,他非但没有躲在屋子里不出门,还做了两份工作,白天做老师,晚上在酒吧当男模。这两个职业的反差,跟老师朋友邻居眼中的他,和弑母的他之间反差是一样的。一面是“完美少年”和“老师”,一面则是“弑母凶手”和“酒吧男模”。让人很难想象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大呢?在没有医学方面的权威诊断之前,我们不能做任何猜测。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也发生过某一时刻的举动和平时的行为不太相符的情况发生,也就是家长常说的:“这孩子以前不这样啊,谁知道现在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比如,一项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你会发现他跟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偶尔说脏话,甚至吸烟和喝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孩子渴望以此来融入一个跟自己不太一样的集体。简单的说,孩子本身可能并不喜欢说脏话、吸烟、喝酒,但是,在一个说脏话、吸烟、喝酒的集体里,如果,谁没有做这些事情,反而会显得很奇怪,所以,很多孩子为了让自己显得合群,而愿意尝试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现象,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第一,我们不必一定要让自己合群,我们只需要让自己保持合作;我们未必一定要做一个合群的人,为合群牺牲掉自己坚持的东西,但是,如果遇到集体活动,集体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到合作;第二,吸引力法则会把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吸引到一个群体,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和某一个群体不太一样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改变自己,而是要考虑我们是否应该去换一个群体。
孩子时好时坏一直是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不敢相信,那个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孩子竟然是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好孩子身上,因为足够好,所以父母、老师、朋友都不太能够接受他们身上有一点点的瑕疵,哪怕是吃饭吧嗒嘴,穿条破洞的牛仔裤都可能会被视为“他怎么会这样!”。
而事实上,做一个完美的人实在太难了,也实在太累了,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人吗?那些被视为“完美”的孩子,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靠牺牲来换取的。为了更符合完美的形象,他们不得不割舍掉一部分自己喜欢,但是不符合完美标准的事情。所以,有时候家长看到的不可思议,不过是孩子压抑了太久的释放而已。
因此,家长与其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不如去培养一个“常人”,有时候完美的孩子未必比平常人更幸福,完美的孩子大多数快乐都来自别人的赞美,是靠别人的认可来获得幸福感的,而普通孩子的幸福则来自自己的感知,喜欢公主裙,偶尔也穿粗麻布,喜欢吃日料,也喜欢吃路边摊,她们的幸福感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和内心真实的感受。
来源丨网络 欢迎收藏及转发至朋友圈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