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要说对外影响深远的朝代,非唐朝莫属,其首都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交流中心。在鼎盛时期,居住人口达百万之巨,包括贵族官僚、佛教高僧、友好使节、中外客商,还有各个国家前来学习的“留学生”。他们由国家负责选拔,有计划、分批次被派到唐朝来进行学习,其中有不少人一待就是几十年,甚至还在朝廷当了高官。
一、"留学生"从哪里来?
从隋朝开始,就有日本派遣使团到隋朝交流学习的记录。公元608年,倭国国王派出由外交大臣小野妹子为首的遣隋使团来到大隋,随使团而来的就有南渊请安、高向玄里等八名“留学生”和“留学僧”。
《隋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倭国国王与隋朝大臣裴世清的对话:“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
来大唐的“留学生”中,人数以新罗和日本占多数。
大规模的留学潮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当时受大唐文化的吸引,周边国家纷纷派遣贵族子弟到大唐学习交流,其中包括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和新罗,还有吐蕃和日本,甚至还有万里之外的波斯和大食国, 其中人数上以新罗和日本占多数。
二、录取的标准
学子能够进入哪个学馆学习与其家境、身份有关,简单点说就是“拼爹”。国子学和太学招收的都是五品及以上官员的子弟,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除了录取贵族子弟,也会录取部分天资聪慧的平民子弟。
来大唐的“留学生”最渴望进行国子监学习。
作为来大唐学习的“留学生”,本身已经是经过挑选的本国优秀贵族子弟,所以大部分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但为了保证顺利授课,必须先通过“汉语水平测试”,否则就算天赋异禀也会被拒收。例如日本贵族橘逸势,凭借出众的书法天赋被选为“留学生”派到长安学习,但由于汉语不达标最终被国子监拒之门外。而作为被录取的“留学生”,所有的学费和生活开支都由朝廷承担,只需在拜师的时候象征性地送上一份礼物。
三、来大唐学什么?
被录取后的“留学生”会被安排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开始长达五六年的苦学,国子监分为六个学馆:国子学、算学、律学、书学、太学、四门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重点学习儒家经典,实行通才教育。教材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共九部作品,学时分别为一至三年不等,根据内容分为三大等级,学子根据考取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要求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律学、书学、算学类似于专科学校,除了《论语》、《诗经》等必修课,重点学习律法、书法等专项才能。
论语和诗经等儒家经典是国子监学子的必修课。
为了详细了解学子的学习情况,在紧张繁忙的学习期间会穿插各种考核考试。具体包括十天一次的旬考、每年一次的岁考和最后的毕业考试。旬考和岁考不通过者需要接受“停公膳”等肉体惩罚,并延长学习时间,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子则会获得相应奖励。
每次的旬考之后会放假一天,这是学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安排假期。另外每年5月的农忙和9月的预备换冬装期间会分别放假1个月,准许学子回家探亲。对于留学生而言,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游览富丽繁华的长安城,感受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
四、学成之后的去向
古语有云:学而优则仕,来到大唐留学的学子也同样渴望能考取功名。幸运的是通过毕业考试的学子便可以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与大唐的学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来大唐学习的“留学生”也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在朝廷当官的资格。
但现实决定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如愿出仕任官。后期,朝廷为了吸纳优秀“留学生”还特别设置宾贡科选拔人才。
公元718年,年仅16岁的日本留学生晁衡随着第八批遣唐使团来到长安城,经过“太学馆”5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还与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仪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以诗歌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大诗人王维在晁衡的告别宴会上就为其写下《送秘书监还日本国》的诗篇。晁衡也解下心爱的宝剑赠予好友并挥毫赋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在不知不觉中,晁衡在中国度过了40年,凭借出色的才华在任左补阙期间还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不断升官加爵,最后官至左散骑常侍。允许异族人担任重要官职,事实证明大唐真正做到唯才任用。
留学生中的翘楚通过科举也可在朝廷担任要职。
五、传播大唐文化
来大唐长安城的“留学生”都是各国的贵族子弟,来唐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将文化精髓带回自己的国度。以日本为例,遣唐使制度大大加快了日本的历史进程,他们不仅向日本带回了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等实物,也将文学、音乐、医学、宗教、典章制度也一并学了回去,甚至在日本本土仿照长安城的格局建造了平安京,连中央街道都直接叫朱雀街。
日本平安京是仿照大唐长安城修建的城市,这足以说明日本对大唐文化的喜爱。
例如第九次遣唐使吉备真备在大唐生活学习了19年之久,对大唐的经史、兵法、音乐、儒学经典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归国后被重用,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汉书》和《礼记》等文学经典。在大学任教期间还效仿唐朝制度,整顿和充实教科书内容,并亲自教授五经、三史、算术、音韵、明法等内容,对传播大唐文化和汉文学起到了很大作用。日本也在这时期大大推进了文明进程。
结束语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仍然有大量国家派遣贵族子弟不远万里来大唐学习交流,毫无疑问是大唐强大的国力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他们。而对待异国学子唐朝也表现出大国气度,不仅开放国子监等最高学府悉心传授,而且唯才任用,允许他们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唐朝也借此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不断向外输送汉文化。用八个字概括便是:唐人威声,远播域外。
责任编辑: